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学术研究 >
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发布日期:2017-04-14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引言
2017年2月5日,新华社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文件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列出来,提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并从标准体系、信息进村、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指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
1 农村电子商务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大潮中快速发展,诞生了一批农民“电子商务”创业致富典型,涌现了一批农村“淘宝村”“淘宝镇”。仅从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建设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开始,截止到2015 年 12 月,短短一年时间内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已经超过 10000 个,覆盖全国 20 余个省份。据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全国共有1311个淘宝村,活跃网店超过30万个,2016年全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4600亿元。
通过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了促消费、扩内需,推动了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精神面貌显著改观,农民的消费形式日益丰富,收入水平持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进程。
从农村电子商务系统看,电子商务生态圈日趋完善,快递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策划运营、金融服务机构等各种组织的出现,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2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影响和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是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村的交通、路况等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电商物流的效率。三是农村电商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不完善,薪资待遇不佳等因素,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四是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滞后,难以按时保质地将农村生鲜产品配送到客户手中,物流配送体系需要完善。五是电商供应链各环节的互动联合与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障碍,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
从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看,要应对好这些挑战,就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各电商企业、参与的千千万万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提供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打造完整供应链等措施加以解决。
3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3.1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环境
要增加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及组织、个人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对近年来占据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地位的涉农电商平台,要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并且鼓励其融入乡村特色产业,以此为农村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宣传平台。
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各级政府严打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为净化农村电商环境,打造优质、高效、特色的农产品供销产业链奠定基础。
3.2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农村。其次,加强信息网络通信的建设。从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看,要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需要较高的带宽、非常快的响应速度作支撑,这必须由硬件提供支持。要把无线通信网络、宽带网络等信息化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享用的格局,建立多层次、有特色、全覆盖的农村信息网络。要加强各种信息技术的开发、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等,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降低农村网络使用成本,提高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水平。
3.3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年轻人才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例如我国基层政府部门要积极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创业创新。
其次,发挥国家高等学校及大型平台企业的培训、教育功能,大力实施农民电子商务、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将农村青年培养为新型农村电商人才,鼓励他们网络创业就业,让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新舞台。要加强电子商务技能再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技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
因此,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快递网点布局,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配送效率。2017中央一号文件更加重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明确提出“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