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学术研究 >
国内高职“双元制”本土化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4-12-08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江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刘红月
     1 国内高职教育引入“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背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对于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劳动力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不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新路是高职院校当前的首要任务。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学习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1],比如英国的“三明治课程”制、美国的“社区学院”职教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制”、德国的“双元制”等。其中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被照搬到我国,首先在我国的华东、华北等工业发达地区加以推广,随后又被列入国家“八五”课题研究。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区域自主合作型、直接合作型、间接合作型等三种合作形式,但都因为缺少企业“元”的参与而难以为继。
     2 国内“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
     尽管德国“双元制”是世界著名的职业教育模式,但由于法律制度、文化等诸多差异,在中国照搬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将“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与中国的国情、区域经济的特点结合起来,走本土化实践的道路。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位处“中国德企之乡”的太仓,有1000多家德国企业在这里集聚,为太仓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市场需求。以机械加工为主的德资产业为例,职业教育中技能型人才培养占其用工的90%以上,这就为探索发展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健雄职院在长达近10年的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中,结合我国国情、太仓区域经济的特点和自身的办学特点,吸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对“双元制”职教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职教模式——“定岗双元”模式。所谓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双元制本土化模式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工学交替”和“2+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