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渤海粮仓 >
渤海粮仓建设工程进度2014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18-02-09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
 信 息 简 报
第12期
项目管理办公室编制                  2014年8月27日
                          
一、省农科院郑彦平副院长到河北省渤海粮仓示范县调研检查工作
为了全面推进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2014年7月31日-8月8日,项目承担单位省农科院郑彦平副院长带领省农科院科技处、项目规划课题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到项目区11个示范县(市)调研检查工作。郑院长一行对各县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听取2014年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围绕2015年工作计划以及如何搞好基地建设、扩大社会影响与示范县实施主体和技术依托人员展开座谈。
郑院长充分肯定了各示范县的工作进展,认为绝大多数示范县重视项目工作,主题明确,措施得力,将项目融入区域与县域发展,重视农业结构的调整,注重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结合以及项目的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他指出:1.河北省渤海粮仓是增粮项目,要注重实实在在的增粮效果,要在增产粮食上下功夫,同时也要注重粮食生产能力或生产潜力的提高;2.要在深化研究上下功夫,通过严格的实验,用科学的数据说话,要出突破性的技术,研发实用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强的技术,要出规程、出专利,不断增加科技储备;3.“百千万”是工作方法,不是工作目标,要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彰显技术辐射成效和项目实施的长远影响。4.承担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都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双方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各示范县均表示,一定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以任务书为最低目标,调动一切资源,以更高的水平完成项目任务。
二、黄骅示范区渤海粮仓建设工作成绩显著
黄骅市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示范县,主要承担低平原雨养旱作区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以来,黄骅市政府将此作为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农开办等多个相关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市乡农技人员组建技术推广服务队,以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为示范平台,多部门协调联动,建立了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农机服务、信息服务、示范带动的社会化服务与示范体系,制订了《渤海粮仓建设黄骅示范区实施方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一)示范区任务目标
该课题主要针对河北省东部滨海平原无灌溉条件的雨养旱作区,通过研发、示范、推广旱作种植技术,以百、千、万亩示范区建设为平台,辐射应用50万亩种植区,实现粮食单产提高100-150公斤,粮食总产增加5000万公斤的目标。
(二)技术研发
围绕河北省东部滨海平原自然和生产特点,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形成了雨养旱作技术4项:
1.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
2.夏玉米宽窄行单双株增密增产种植技术;
3.冬小麦“六步法”旱作种植技术;
4.旱地冬小麦春季追施水溶肥技术。
其核心是建立“雨养旱作区蓄墒保播增收‘两年三作’新型耕作种植制度”的技术链条,实现当地玉米小麦旱作耕作制度的升级。以上种植新技术结合秸秆还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传统技术,在黄骅示范区开始大面积推广两年来,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三)百千万亩示范区建设情况
在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前营试验站、黄骅市齐家务乡二科牛村建立两个核心试验区,面积200亩。在黄骅市二科牛村、常郭镇建立核心示范区2000亩,其中二科牛村主要承担玉米-小麦粮食旱作增产技术示范,常郭镇主要承担草粮轮作减肥增产技术示范。在黄骅市二科牛村和大寺村建立技术示范区10000亩,开展雨养旱作区粮食增产增效及农牧耦合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
作为核心示范区的二科牛村,是一个典型的东部雨养旱作区,年降雨量平均500mm,春秋干旱严重。地下浅层咸水矿化度高,不适宜灌溉。土地整理之前,土壤旱薄盐碱,粘土、粘壤土及沙壤土交错分布,无灌溉条件,靠天耕作,但该村村委会领导有力,农民积极性很高。其次村里有配套的农机合作社,虽然土地是一家一户,但基本是委托式管理,农机合作社统一耕种,新技术推广很快。项目实施后,通过平整土地、开挖排盐沟、深翻、深松、秸秆还田等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土地平整度显著提高,土壤盐分得到有效控制。
(四)项目成效
实施“两年三作”稳定耕作种植制度以来,在基地成效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示范区平均每年增产160公斤/亩以上,每亩增效300余元。
2013年在二科牛示范区,对夏玉米宽窄行单双株种植的180亩核心示范区现场产量检测,亩产分别达772公斤和748公斤,在当年风大沥涝,倒伏严重的情况下,比周边传统种植玉米产量分别亩增252公斤和228公斤,创该地区玉米产量最高水平。
2014年,对应用“六步法”冬小麦旱作种植技术进行产量现场检测,沧麦6001百亩(120亩)示范方平均亩产458.26公斤,比对照区增产43.36%。沧麦6001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360.1公斤,比对照增产12.6%。小偃60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444.5公斤,比对照增产39.1%。
2014年8月20日,对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百亩示范田田间检测,在今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该技术模式优势明显。其双株种植地块平均亩产量768公斤,比对照增产244公斤。单株植地块为亩产703公斤,比对照增产179公斤。
(五)技术推广宣传
2013年-2014年,黄骅示范区分别召开了夏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旱作冬小麦品种比较/播期播量/播种密度/春季追施水溶肥技术现场观摩会、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现场观摩会及玉米播种技术现场观摩会,每次参加人数都在180人以上。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河北省农技人员培训专项活动,共计培训市县乡农技人员、农业合作社、农机手、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有关人员2600人次,周边自发前来参观的农民更是络绎不绝。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农业局、质监局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到现场考察指导、肯尼亚的专家也专程到试验基地观摩。河北日报、沧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示范宣传,示范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高,特别是推广的技术全部实现机械配套,易于操作,普及率快速提升。
为了提高示范区农民使用新技术、新品种的积极性,推动渤海粮仓项目的顺利进行,在2013年年底,在黄骅二科牛示范村组织召开对高产示范户的奖励大会,对高产创建户及二科牛村奖励化肥五吨,各类农机设备4台套。
(六)知识产权产出
1.新品种选育
2013年9月,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课题组选育的抗旱丰产沧麦12冬小麦品种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8号。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港流域冬麦区推广种植。
2.地方标准
审定沧州市地方标准《玉米一穴双株增密高产种植技术规程》。标准号:DB 1309/T 142-2013。研究形成的《河北省东部雨养旱作区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规程》及《玉米一穴双株增密高产种植技术规程》已于2014年被河北省质监局正式立项,计划于11月进行专家审定。
3.国家专利申报
2014年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分别是《黑龙港流域雨养旱作区“两年三作”稳定耕作种植制度》、《黑龙港流域雨养旱作区春玉米种植方法》、《玉米起垄覆膜侧播播种机》、《黑龙港流域旱作冬小麦春季追施水溶肥技术》,国家专利局已受理。另外,还申报玉米起垄覆膜播种机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4.学术论文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