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渤海粮仓 >
渤海粮仓建设工程进度2014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18-02-09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
 信 息 简 报
第 10期
项目管理办公室编制                  2014年8月14日
 
一、成安县棉麦套作节水微灌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一)项目整体完成情况
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经济实体承担该项目,负责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落实用地1760亩,新打机井2眼,增铺防渗管道1200米,配备了相应PE微喷带,总投资96万元。按照项目要求,加强田间管理,投入棉种、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等农用物资近200万元。通过各级努力,在成安县县域内及周边县市棉麦套作推广、辐射面积达到7余万亩,完成了预定目标。同时开展技术培训4期,培训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基层农技人员4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
根据渤海粮仓整体规划,成安县重点实施棉麦套作节水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即采用6-2式种植模式,将传统的棉花一年一熟种植改为小麦、棉花一年两熟种植,充分利用冀南棉区和麦田的光热资源以及小麦、棉花套作时相互形成的边行优势,实现棉田增粮、棉粮双丰。突出“双早”技术核心,促早栽培,达到小麦早收、棉花早熟,实现保棉增粮,向棉要粮的目的。
(二)主要进展及成效
1.小麦产量指标超额完成
    通过强化田间管理技术宣传、指导麦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确保了示范方小麦产量指标的圆满完成。在由邯郸市农科院、成安县农业局、河北众信种业有限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测产的基础上,对相关地块又进行了实打实收,产量明显好于预期,同时节水效果明显。  
    2.棉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1)低酚棉与小麦套作核心示范区:落实了低酚棉与小麦套作20亩,套种模式为8-2式,带宽190厘米,在小麦预留行间播种2行棉花,前茬小麦品种为邯农1号,棉花品种为低酚棉邯无198,4月30日播种,地膜覆盖一播全苗,采用不整枝简化栽培,目前长势良好,田间调查,平均行距95厘米,株距26厘米,密度2700株,株高95厘米,单株成铃3个,幼铃8.7个,蕾20.6个,预计亩成铃49400个,预计亩产籽棉251.9公斤。
    (2)棉麦套作众信核心区:落实棉花播种面积500亩(土地流转前为春白地),全部采用免整枝简化栽培技术,已经全部预留了小麦行,190厘米一带,棉花幅宽115厘米、株距26厘米,密度2700株,预留小麦6行,幅宽75厘米。田间调查,单株成铃12.8个,幼铃5.3个,蕾10个,折亩成铃62370个,预计亩产籽棉318.1公斤。
(3)棉麦套作洛町、河中千亩示范方:分别落实面积1200亩、1320亩,8-2式种植,为小麦预留行间播种棉花,前茬小麦品种为邯麦11、邯麦12,棉花品种为邯杂301、邯8266,180厘米一带,小麦幅宽105厘米,棉花幅宽75厘米,株距24厘米,亩留棉花3086株,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棉花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及早追肥浇水促早发、科学防治病虫害、合理整枝、适时打顶、做好全程化控等技术措施,目前长势良好。田间调查,单株成铃10.5个,幼铃6个,蕾8个,折亩成铃69435个,预计亩产籽棉322.6公斤。
3.运作模式与技术创新
在具体运作上,通过土地流转,运用“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的模式管理土地,旨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职业农民,试行专业化粮棉生产新机制、新模式。
在技术创新和方法手段上,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注重压采地下水与大力推广节水微灌水肥一体化相结合。生产上采用了移动式喷灌、PE微喷、小畦浇灌等多种形式,水肥一体化施用,提高了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棉麦套作与大力推广低酚棉相结合。低酚棉俗称“无毒棉”,是集“棉、粮、油、饲、药”五位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突出特点是棉粮兼用,符合我省渤海粮仓项目倡导的“粮饲结合、农牧结合,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的大粮食概念要求。三是注重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在大力推广棉花简化栽培、选用节水抗旱优质品种、测土配方使用缓释肥的基础上,注重与现有的农机结合,从秸秆还田、整地、播种、中耕、水肥一体化、植保防治、收获等全程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三)下步工作安排
    1.加强棉花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治盲蝽象、烟粉虱,预防黄萎病,灭草,叶面喷肥,加快成铃,9月上旬去掉无效果枝、推株并拢防治烂铃。
    2.加强宣传,组织召开由基层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参加的棉花增产关键技术应用现场会,进行观摩、学习;9月中旬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田棉花进行实地测产,检验各项技术实施效果;邀请有关领导到项目区视察、指导工作。
3.强化技术培训。主要开展棉花中后期管理技术、化学调控、简化栽培技术、防烂铃技术、防早衰技术以及棉铃虫、伏蚜、盲蝽象、黄萎病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4.安全、及时、合理使用项目经费,尽快招标,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报账。
5.按时完成年终总结报告。
         二、馆陶县河北省渤海粮仓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2014年,馆陶县成为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馆陶县粮食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该县项目的实施方法是:
(一)成立了领导小组
馆陶县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李晓光为组长、农牧局局长任玉柱为副组长的渤海粮仓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农牧局2名研究员和3名研究生组成。项目申报以来,李县长多次调集馆陶县渤海粮仓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就项目申报、工作安排和措施进行部署,小组成员对项目书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进展
1.加强田间技术指导
小麦:指导示范区农户推迟小麦春一水,春季采用微喷灌2次,总用水量80方/亩,比常规浇水亩节水40方。示范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肥,亩施水溶复合肥20公斤,亩施尿素10公斤/亩,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期施用,比常规施肥亩节肥10公斤。同时示范基地采用植保机械进行统一病虫草害高效防除。小麦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了节水新技术和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治技术。
在小麦成熟期,农牧局技术人员按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通知的要求,对示范基地进行了测产,实测田分3个区域,通过对145个点的实地测定,均超过了预期产量目标。
玉米:指导示范区农户选用抗倒、生长期适中、高产稳产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玉米品种。小麦收获后抢时免耕早播,单粒精播,种肥同播(玉米专用肥15公斤/亩),密度增加到4600-4800株/亩,采用勺式精密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保证一播全苗。播后采用采用喷灌技术小定额(20方/亩)快速浇水促玉米及早出苗。拔节期科学化控防倒伏。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亩施水溶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灌水量25方/亩,亩节水50方,亩节肥10公斤。同时采用植保机械进行统一病虫草害高效防治,保证了玉米稳健生长。目前,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2.开展技术培训
2014年以来,该县组织专家多次深入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已举办技术培训班4期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骨干3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00份;培育种粮大户5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个;通过电视台进行技术宣传3期次,在有关报纸进行技术和课题宣传8期次。
3.监测化验
为掌握土壤养分含量,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农牧局土肥站技术人员在玉米种植前采集土样130个,并及时进行了土壤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和目标产量为示范基地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
4.树立标牌
为加大项目技术宣传力度,馆陶县在千亩示范方建造了示范基地标牌,让农民更多地了解项目,认识项目,更好地实施项目。
(三)2015年工作计划
1.建设千亩节水示范方
在千亩示范方,通过安装固定、半固定微喷设施和购置卷盘式灌溉机全部实现节水灌溉。
2.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
通过“馆陶县粮食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粮食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如秸秆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植保、灌溉、收获、储存等方面均采用机械化方式作业,按机械化作业标准要求进行农田管理。将进行机耕道、水利、电力设施的规划建设。下一步工作重点是配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发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设备,集成完善桁架式节水型淋喷灌设备机型和淋喷灌设备技术创新,为实现作物播种、田间耕作、施肥与植保等管理技术和收获全程机械化创出一条路子,为渤海粮仓建设项目工作大规模推进奠定基础。
3.技术培训
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邀请专家授课,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和下一步小麦播种期,组织好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项工作。
4.监测化验
计划种麦前采集化验土样200个,获取化验数据1000个。通过化验分析土样,制定合理配方,交由肥料生产企业按配方生产出适合馆陶县的小麦专用配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