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渤海粮仓 >
渤海粮仓建设工程进度2014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18-02-09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
 信 息 简 报
第6期
项目管理办公室编制                  2014年6月3日
 
2014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
召开宁晋基地小麦现场观摩会
2014年5月31日,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在宁晋基地召开小麦现场观摩会。参加会议的有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王慧军院长、省水利厅白顺江巡视员、邢台市政府张守峰副秘书长、项目承担单位省农科院郑彦平副院长、省科技厅农村处耿艳楼处长、宁晋县相关领导、省农科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基地负责单位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主要负责人、宁晋县农业局及科研院所负责人、项目各示范县及服务体系主要负责人、种植大户代表及项目办工作人员等共计150余人。本次会议有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邢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参与采访报道。
观摩现场,省农科院粮油所贾秀领研究员介绍了宁晋基地总体情况和基地小麦管理技术,李辉研究员介绍了冀585等小麦新品种(系),基地技术人员演示介绍了基地微灌智能控制系统。
会议总结阶段,省水利厅白顺江巡视员高度评价宁晋基地小麦微灌节水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认为节水可以通过农艺节水来实现,潜力巨大,为河北省节水压采工程提供了好的成果、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对实现河北省地下水压采目标意义重大,并计划组织水利科技人员进行观摩,推广应用好节水压采相关技术模式。
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王慧军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王院长认为,宁晋县作为粮食生产、高产大县和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县市,粮食生产节水意义重大。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基地技术人员通过利用微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压采地下水闯出了一条路子,在稳定产量基础上,可实现小麦每亩节水50方,通过该技术的推广,河北省3500万亩小麦就可实现压采17.5亿方地下水,为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和地下水压采提供了科技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河北农业定位为生态农业,使得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更加突出,并且矛盾集中在水的问题上,应对农业布局和思路进行有效调整,从高产再高产向生态、安全、营养、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河北农业。
王院长对2014年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13个示范县及5个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1.项目13个示范县都要按宁晋基地小麦观摩会模式召开一次观摩会,观摩会要体现各自特点,用数据说话,打造各自亮点,展示最先进成果。
2.调整研究思路,注重生态优先、稳夏增秋、农牧结合、粮饲结合;项目必须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结合,必须把节水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增产增效。
3.建立百、千、万示范工程体系,百亩核心示范区重在实验数据,千亩示范方重在展示效果,万亩辐射区重在为农民增收增效服务;示范县主管县长任区域总指挥,技术负责人任科技特派团团长,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项目实施的法人实体。
4.构建节水型粮食产业,与全省地下水压采紧密结合,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相衔接,以当地水资源支撑力布局粮棉油、肉蛋奶、瓜果菜等,开源节流,发挥生物、农艺、工程、管理节水的作用,构建我省节水型粮食生产体系。
5.重申“大粮食”概念,注重农牧结合、粮饲并重,同时要更加重视杂粮产业的发展,打造“杂粮主食化,主食产业化”中国粮食观。
6.项目与新型经营主体紧密结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与科技示范园建设相结合,同时吸收农业企业、工商资本的进入,引进高新技术,推进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
7.各示范县及各服务体系都要进行现场检测验收工作,用数据说话,各示范县抓紧小麦的测产工作及玉米的备播工作;5个体系要搭建服务平台,搞好项目宣传培训工作,将技术“傻瓜化”,服务于农民。项目实行奖励机制,对示范效果好的县市及体系提供肥料、农药及农机服务方面的奖励。
8.建立项目信息平台,加强各参与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项目理念、思想和作法、技术,扩大影响;另外,年底要做好实用技术等的汇编工作。
会议要求,会后各示范县要在行政、技术层面召开会议,将本次会议指导思想融入下一季工作中,并将小麦测产数据于6月5日前上报项目管理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