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日期:2023-01-10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河北省秦皇岛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郑丹彤
1我国农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农用无人机是指运用在农业生产环节上的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控制装置操控的机械设备,设备上无驾驶位,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目前最常见的是农用无人驾驶飞机、遥控作业平台等装备,本文重点介绍无人驾驶飞机。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用途广泛等优点,近些年来随着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也广泛地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
首先,无人驾驶飞机一般分为固定翼式飞机、直升机、多轴飞行器三种,多轴飞行器(一般四轴或者六轴居多)较其他飞行器来讲具有结构简单、飞行稳定、操控难度低、智能化程度高、价格亲民的优势特点,因此农用无人机大多为多轴飞行器,多用来进行喷洒作业。最近几年,我国将农业与信息化确定为重点领域,航空植保在国内取得了突破进展,并表现出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截至2019年,我国生产的各类植保无人机就已经达到了170多个品种,市场保有量约5.5万架,至今,市场保有量已超10万架。但总体来讲,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的渗透率在2020年还不足5%,与此同时,日本的农林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达到了53%,美国则达到了63%。日本已经有了20多年的无人机使用经验,每年无人机的更新量约为3000架;而我国有着20亿亩的耕地面积如果达到日本的植保无人机使用率,则年更新量达到30000架,因此,我国农用无人机未来的市场需求将无法估量。
2无人机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农用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多为植保喷药、撒肥、撒播等作业,借助无人机螺旋桨的风力,药液的喷洒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药使用大国,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农药使用量为10.3公斤/公顷,而日本为3.72公斤/公顷,法国为3.69公斤/公顷,英国为3公斤/公顷,美国仅为2.2公斤/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至于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就有10万之众,约有20%的致死率,且农药残留和污染造成的影响尚无官方统计。应用植保无人机,由于其携药量小且效率高一是可以大幅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可以有效做到人药分离,保护施药人员的安全,这也是农用无人机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