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
发布日期:2023-01-10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 李沂轩 方诗男 李晓光 任建立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时期,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给广大农民群大家都在发体带来更多便利。
然而,我国当前的农机维修市场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机维修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二是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滞后;三是农机维修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目前农机维修服务现状进行了解分析。
1我们国家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分析
现在的农机维修市场,农机维修人员良莠不齐。技术人员在维修技能上的欠缺,更是让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混沌的景象,农机维修网点处于无秩序状态,农机维修网点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在操作方面不太正规,例如,部分维修网点无技术等级证经营,部分维修人员无专业资格证书。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技术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机维修人员占了相当一部分。就此看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维修人员占多数,农机维修点设施简陋,有的仅有电焊钻机具和常用工具,缺乏必要的检验维修设施,维修过程过于简单化从而导致维修服务质量较差。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点只能承接农机的零修、更换零件、一般维修、基础电焊、补胎充气等专项维修,不能承接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维修。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维修行业逐渐重视起来,相继出台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农机维修管条例,对农业机械产品的维修、更换、退货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基层农机部门对行业管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多部门之间无法相互制约管理,从而造成管理不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