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本刊特稿 >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路径探讨
发布日期:2020-10-14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安平县农业农村局  张建学
 
我国的农业耕种历史悠久,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作物秸秆加以机械化综合利用,可增强土地的肥度,使农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大农作物机械化综合利用的程度,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1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农作物秸秆在诸多方面都可加以利用,将农作物秸秆加工后可作为饲料;将秸秆还田后可以作为肥料增加土地的肥度。因此,农作物秸秆是一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由于传统的农耕模式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甚至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几年,我国农业得以迅速发展,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农作物秸秆,在传统的耕种模式中,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通常为焚烧、丢弃等。但焚烧的处理方式不仅会污染空气,而且会降低土壤肥度,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对农作物秸秆丢弃,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我国乡村的建设。对此,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作物秸秆处理的监管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产量也逐年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由于人们受长期传统农耕思维的影响,造成了农作物秸秆类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大量的浪费。除此之外,由于农作物产量增加,对农作物秸秆的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不够发达,造成了剩余的农作物秸秆不能得以合理利用。并且,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对饲养更加倾向于饲料等,对农作物秸秆需求减小。作物的复种指数有所提高,秸秆的留茬过高。灭茬技术没有跟上,农时紧张,所以农民采用简单省事的方法,将秸秆的留茬就地燃烧,不仅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