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与防范分析
发布日期:2019-09-17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大 中 小
洛阳市宜阳县地方海事处 亢希朝
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汽车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也有所增多。我国针对道路交通安全,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让交通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围绕着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分析保障汽车安全驾驶的防范对策。
1 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
1.1受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驾驶员在开车时存在超速问题,没有严格遵循我国公路等级及驾驶环境对调节车速的要求,片面追求高速度,甚至存在开霸道车的问题,使得道路安全问题频发。另外,有些驾驶员还会酒后驾车,未能严格遵守我国有关酒后驾车的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抱有侥幸心理,增加了道路安全隐患,违反了我国禁止酒后驾车的规定。除此之外,有些驾驶员未能定期维护和保养车辆,刻意忽视车辆故障,认为这些小问题不会影响车辆行驶,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若将这类车辆开上路,既会危及自身安全,还会危及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对于车辆载重,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条款,然而不少驾驶员在实际驾驶中存在超载行驶的问题,一方面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会削弱车辆的使用性能并破坏路面。
1.2受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相对较多,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素。有些驾驶员在开车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或马虎大意,未能严格遵守我国安全驾驶、交通法规等内容,认为这些都属于表面工作,未能将车辆维护等工作落到实处,使得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且当出现安全事故后,有些驾驶员未能及时汲取教训,仍然我行我素。在汽车驾驶中,有些驾驶员存在一心多用的情况,如有的驾驶员在开车时玩手机,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汽车驾驶上,使得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显著提高。除此之外,有些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常常手足无措,不知道采取何种应急措施,这也是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1.3驾驶员存在疲劳驾驶
当驾驶员连续开车超过四小时,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都会出现变化,驾驶员的注意力将难以集中,反应速度会变慢,在判断路况时会出现偏差,且会出现视线模糊等多种问题。若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则驾驶员在驾车时的注意力、感知能力、判断能力等均会降低。当驾驶员处于轻微疲劳的状态,驾驶人员在换挡时会有所停滞,准确性有所降低;当驾驶员处于中度疲劳的状态,驾驶人员的动作会放缓,甚至在操作上出现疏忽或遗漏;当驾驶员处于高度疲劳的状态,驾驶员可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陷入短时间的睡眠,在这段期间丧失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若驾驶员在开车的过程中感觉到疲劳,但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会加大交通事故的几率。
2 有效维护汽车安全驾驶的可行性对策
2.1切实增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实现增强驾驶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需要着眼于驾驶员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交通部门要出台有关驾驶员的管理条例,从理论层面严格管理驾驶员,并加大对路面和交通的监管强度,若在监控过程中,发现违反交通法规的驾驶行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处理措施,并对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让驾驶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以儆效尤。另外,通过开展优秀驾驶员评选活动,可以选拔出优秀驾驶员,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和引导驾驶员积极向先进学习,让驾驶员严格遵守我国有关汽车安全驾驶的法律法规,为维护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