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综合报道 >
课题推进会暨2017年工作总结会议在河北农业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2018-03-13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本刊讯) 2018年1月26日~27日,“黄淮海北部小麦—玉米全程简化高效与智能机械化配套关键技术”课题推进会暨2017年工作总结会议在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顺利召开,此课题是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课题,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马峙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副局长田继来,农业部全程机械化专家组成员、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站长史家益,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站长孙世桢,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王进朝,粮食丰产办公室主任、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月辰,“十三五”粮丰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甄文超,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秀,河北省玉米体系岗位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研究员籍俊杰,“十三五课题七”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晋国,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马跃进以及石家庄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刘虹亚,保定市农机工作站站长李少华,《河北农机》杂志社主编陈东,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双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双天)代表及粮丰工程项目相关专家、领导近7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
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马峙英首先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以及长期以来对课题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粮丰工程项目自“十五”后期启动以来,学校主抓科研攻关,取得了诸多成果,并形成了“农机农艺相融合”河北农业特色,证明了农业机械化在粮丰工程中节效、增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课题组成员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共同探讨,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及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下,粮丰工程项目课题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培养出更多的领域专家。
随后,“十三五”粮丰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甄文超就粮丰工程项目课题实施的历程进行了简要概括。他指出,在2004年之前,粮食产量的连续低迷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自此粮丰工程项目成为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的重大专项,自“十五”后期开始启动,历经“十一五”、“十二五”至“十三五”,粮丰工程项目成为了国家研发计划当中的重点专项。河北农业大学自开展课题项目以来,重点对河北省粮食生产中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当中浪费、质量低下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河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邀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结合自己的试验,从深松、喷药、灌溉方面与大家分享交流。通过刚完成的5年深松专项试验,高教授认为:夏季深松比秋季深松产量高、成本低,除玉米青贮区外,应优先推广;年年深松的增产效应迅速递减,不宜采用;需要进一步解决深松深度、深松周期等问题。机械化灌溉发展较好的有喷灌、滴灌,相比畦灌节约用水,特别是滴灌节水。滴灌存在管子寿命短、铺放耗工问题,难以有效地用于大田生产中,需要农机工作者解决铺管状态下机器田间作业,延长管子使用周期,管子铺放与回收机械化等问题。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副局长田继来对课题项目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肯定。粮丰工程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人才并且对提升农机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技术研发尤其是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尤为突出,形成了科研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地方农机部门“三位一体”的项目实施模式及机制,对推进河北省农机化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河北双天董事长白占欣对公司及其产品进行了简要阐述。河北双天出身军工企业,拥有着钢刀般的军工精神,近些年来公司着重科技的研发并且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在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下河北双天一定会为推进河北省农机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十三五课题七”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张晋国教授对粮丰工程项目自启动以来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未来课题的展望做了简要的汇报。粮丰工程项目自2004年实施以来在马校长及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河北省粮食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壮大了科研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展望“十三五”新目标,科研队伍在后期的工作中将会突出3个重点方面,即增效、简化与智能,以及4个有力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农机农艺融合、机电结合与其他团队的结合。具体表现为将在节水、节肥、增效、简化作业工艺、实现机械与智能科技相结合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果。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马跃进教授则表示,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电工程学院)是具有60年农业工程领域教学科研工作历史的学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提升累计培养了12000多名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机电工程学院多年来在致力于培养农业工程领域学子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的主要学术团队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积极与行业各部门、企业合作在大田作物机械、经济作物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水产养殖机械、果园机械等各领域研发了数十种产品与系统。面对“十三五”及以后的发展目标,机电工程学院全体科研人员将会为课题提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继续发扬奋力拼搏、“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圆满完成课题制定的各项任务,以更好的成绩为河北省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秀
紧接着,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秀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高效作业智能化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汇报。他指出,在华北地区小麦玉米农艺环节主要可以概括为:(1)小麦播前底肥变量施肥;(2)基于传感器长势测定的冬小麦返青追肥;(3)小麦返青化学农药高效精准施肥;(4)小麦联合收获;(5)玉米对行精准播种作业;(6)玉米对行机械化精准施肥等方面。而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10%~15%,大概在35%左右。在我国,使用化肥主要有人工手撒、手推或电动喷撒以及拖拉机牵引喷撒3种方法,目前对化肥智能精准抛撒技术仍在进行研究。
\
河北省玉米体系岗位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研究员籍俊杰
河北省玉米体系岗位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研究员籍俊杰对“规模化种植模式下的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了讲解。全程机械化是指田间生产各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的一项以机械化为主导的高效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施肥、机械化灌溉、中耕、除草、施药以及机械化收获等作业。在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5%,但缺少了田间管理环节,如加上该环节,则2016年中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仅仅达到45.5%。实现全程机械化,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土地规划整治;(2)玉米免耕播种保苗;(3)田间管理机械化;(4)粮食的增值存储。
在玉米播种方面,籍研究员指出:(1)种子的选择尤为重要,一定要选择具有抗倒、耐密、易机收等特点的品牌;(2)要适期足墒播种,实验结果表明,夏播玉米越早越好,每早播一天可增产10公斤左右;(3)单粒精量播种,出苗率大于95%,播深应在3~5cm范围内。
\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下午,各粮丰工程项目成员对自己的子课题进行了工作汇报,其中包括马跃进、张晋国主持的小麦密行种植技术及其密行播种机的研究,刘彩玲主持的玉米同步定位测深施肥及深松全层施肥播种机,郝建军主持的小麦玉米周年对行种植机具及体系研究,弋景刚主持的秸秆翻旋变量施肥(药)整地机,赵建国主持的深松旋耕分层施肥镇压联合作业机,霍晓静主持的整地施肥联合作业机耕作阻力监测预警与施肥监控系统研究,李建昌主持的小麦—玉米全程简化高效与智能化机械系统效益分析,任振辉的精量播种高效智能化技术,赵晓顺的气吸式小麦精量播种机。
最后,由“十三五课题七”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晋国进行了专家总结,大会至此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