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综合报道 >
2017年“三秋”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17-10-18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本刊讯) 9月8日,“三秋”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在山西省朔州市举办,农业部农业机械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副站长涂志强、处长胡东元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副主任苑同宝,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杨林,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戎美瑞,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站长史家益,石家庄市农牧局副调研员康彦军,石家庄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刘虹亚,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推广人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农业部农业机械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致开幕词后,培训班正式开讲!
中国农业大学王德成教授首先就饲草青贮机械化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作了专题报告,他表示:自从实施粮改饲以来我国青贮作物的发展尤为迅速,其中以青贮玉米的发展尤为突出。青贮作物除玉米、牧草以外还有燕麦、柠条、苜蓿等作物。青饲料作物发展迅猛的同时对于全程机械化的需求也很大,青贮作物机械以青饲料收获机为主,其余机械则不足2%。除此之外,以苜蓿和青贮玉米为例,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种子的问题,苜蓿种子因太小而不能够直接播种;玉米种子发芽时间太长;
(2)机械结构装置,例如刀具的使用寿命以及对作物所造成的伤害;
(3)籽粒破碎装置,先进的籽粒破碎装置可有效避免损失;
(4)搂草机构,不合适的搂草结构会使作物营养流失;
(5)喂入方式,目前的喂入方式过于注重饲料压扁而导致营养流失;
(6)成捆方式,目前国内外成捆方式主要有内紧外松以及外紧内松两种方式,发酵不均匀,结构冲击力度大;
(7)取料方式,目前的取料方式太过简陋,物料易受到污染;
(8)外观设计,我国农业机械外观设计与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外观还有着明显差距。
河北北方学院刘贵河教授就饲草青贮工艺与技术做了专题报告。他表示,以玉米青贮为例,青贮方式可大致分为高水分青贮以及低水分青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收获时间过早以至于干物质含量太少;留茬高度太低;收获期太长以至于收获品质不一;破碎能力差。他重点强调青贮工艺可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原料、收获期、含水量、物料切碎、快速压实。其中,物料的品质很重要,干物质含量最好在30~35%之间;收获期不宜过长,最好可以保持在3天以内,最多不宜超过7天;物料的含水量应在70~75%之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光辉就牧草加工与干燥机械化技术做了专题报告,他重点讲授了牧草干燥技术以及牧草固化技术。牧草的脱水方式主要有化学发酵法、自然干燥法以及人工干燥方法。自然干燥效率低下且品质不易保障,人工高温干燥效率高且品质好。
下午,培训课程继续。内蒙古农机推广站代表首先对内蒙古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情况做了汇报,他重点对内蒙古农业生产现状以及牧草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做了详细报告。他表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耕地面积达到1.07亿亩,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人均耕地面积全国第二,形成了以乳、肉、绒、粮油、蔬菜、饲草料为主导的七大产业。2016年粮食产量达到55亿斤以上,肉300万吨以上,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近几年,内蒙古的农机装备水平、科技水平有着显著提高,2016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了3361万千瓦,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建设,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大型农业装备的需求量明显提高。目前内蒙古高端农机的比重明显上升,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质量效益明显增加。在牧草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上,他表示依靠着“粮改饲推进示范”“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和“退牧还场和畜牧业机械化示范项目”农机推广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广农业装备及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内蒙古草原面积大而且类型多样,农机推广部门本着边示范边推广应用,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进行推广工作,同时以搞好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技术推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在草原生态保护区结合生态保护的实际,治理退化、沙化草场,恢复草场植被,重点推广切根、补播等机械化改良技术。
(2)在天然草原比如呼伦贝尔以及锡林郭勒草原,重点推广牧草的割、搂、捆、装、运、贮等环节的牧草全程机械化。重点提高牧草打捆作业的机械化和标准化贮草装备水平。在人工牧草技术推广方面,推广人工牧草同整地、播种、割、搂、打捆、运输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试验示范,通过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形成人工牧草作业技术规范。
接下来农机推广部门工作重心将会是在收获、压扁、田间快速脱水、同步干燥、高密度打捆等关键技术装备以及提高大型割草机、打捆机作业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这两点基础上全面提高全程机械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