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农机补贴 >
浅谈株洲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发布日期:2017-05-13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陈慧芝
 
“美丽乡村”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较为艰巨与复杂。切实结合株洲市乡村的主要地形与资源情况,参照中部地区典型模式及“示范乡村”发展历程,提出全面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1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科学规划
  利用好国家“三农”“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与环节,在充分调研先行乡村及三门镇响水村等编制发展规划成功经验的前提下,以我省对 “美丽乡村”建设的指标为基础,依照株洲市的现实情况、村域村情、资源条件、农业基础等,再融合我市农业发展规划、各地土地开发整体规划等,从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基础硬件条件、审定主导产业、整治人文环境等指标入手,有计划、有主次、因地制宜地绘制各村建设蓝图。 
  2 瞄准支柱与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在巩固粮食、生猪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突出现代绿色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等朝阳产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因地制宜地强化主导及特色产业的“互联网+”改造升级。 
  在引导产业提质上,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学习炎陵县天平村在生态农业产业开发上下功夫的经验:该村近年来先后引进和建设了400亩香芋及杨树苗圃基地、恒温大棚蔬菜水果、50亩丹桂基地等经济项目,流转土地超过500亩,大力发展优品龙虾养殖等,带动就业200多人,人均年增收500多元。要大力宣传石峰区大冲村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即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凭借秋瑾故居的重建,科学设计扩建体验农业示范点,积极引导村民创业等推动经济发展。
  3 抓好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 
  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是着手“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公用设施、生活条件的完善与美化,对“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要及时出台公共基础设施精准提质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升级版。 
  株洲地区的平原区乡村沿湘江两岸分布,村饮水、村内道路硬化绿化、电力通讯等条件相对较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平原区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所需,各通行道路基本硬化到家、3G网基本覆盖、各种体育娱乐设施与场所较为齐备,当然还需进一步提升河、水渠等灌溉设施质量,确保粮食等作物旱涝保收。为满足低丘区农业规模化要求,要重点解决村民饮水安全、卫生室服务提质、电视入户等问题,逐步完善村内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娱乐等场所的设施设备;而山区乡村应重点关注村路硬化、用电保障、网络覆盖、公共卫生室建设等基本条件建设,并及时修缮山区乡村的山塘、水库、灌溉沟渠等水利设施,彻底解决山地村落用水现状,保障山区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