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你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综合报道 >
粮食“十一连增”背后的农业机械化
发布日期:2015-03-24 新闻来源: 正文字号
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李志杰 李文平 李刚 孙兰霞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3.2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一连快”。在气候异常、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除政策、科技之外,这背后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农业机械化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没。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认为,农业机械能够抢农时、防灾害、增效益、夺丰收,在抗击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农业自然灾害和恢复灾后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机化的高速发展,使我们能更从容地掌控农业生产进程。
    1 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了物质装备支撑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物质装备,在购机补贴国家惠农政策的带动作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装备支撑。从2004年开始,衡水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年累计投入5.08亿元,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3.16万台(套),受益农户1.01万户。据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衡水市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达到961.58万千瓦,比2004年增加299.2万千瓦,增长45.17%,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276台,小型拖拉机19564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0048台,玉米联合收获机 7821台,其他农业机械33.66万台(套)。近年来,衡水市农机推广部门着眼于现代农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引进推广了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农机装备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由原来只是收获时简单地应用机械,演变为从育种、制种、播种到田管、收割、烘干,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机已成为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装备。衡水市2014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比2004年的54%增加了31个百分点,全市的小麦、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除收获外,其他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可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体现,是装备农业现代物质条件的体现,是促进粮食连续增产及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装备支撑。